說到茶,對于中華民族來說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精神的追求,其意義可謂深遠。“茶為國飲”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有一句話說得深刻:一個國家財富以物質來測量,一個國家興衰則由觀察其文化是否興盛來預測,生命力強大的茶文化也屬于中華文化屬性的組成部分。國運即茶運,國興則茶興,中華民族若要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除了物質強盛,決不可沒有文化的強勢,中國茶文化的復興之路是勢在必行的。
文化的復興必然也要依托于產業的強盛。然而現實狀況是,中國在茶行業這樣的一個既有文化傳承又有原產地優勢“得天獨厚”條件之下,卻至今也沒有出現一家能夠代表中國品牌的茶業公司,甚至連一家可帶來影響力的上市企業也尚沒出現。反而是“洋大人”立頓一馬當先,據報道其每年能在中國賣出20億杯茶,中國的“七萬家茶企不抵一家立頓”,這一句話,不禁值得深思。
中國擁有5000年的茶文化和底蘊,為何出不了一家立頓?最近八馬茶業再次遞交了招股書,擬深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此前5 月,公司剛剛撤回了創業板 IPO 的申請。隨著這一龍頭茶企的上市進程,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對中國茶產業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也對回答上述“立頓之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1
茶產業亟待破局,政策暖風助力煥發新機
中國有好茶,但很少見有好的茶葉品牌,這是我國行業不可言說的一大痛點所在。在當前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大時代命題下,如何挖掘我國茶文化資源,發揮生態優勢,打造本土品牌變得愈發重要,為此政策面也在積極發力。
從頂層設計來看,早在2021年9月份,我國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一文件被視為茶行業近年來最為重磅的且具備實際意義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
在《指導意見》總體目標中,其就特別強調了,“到2025年,茶園面積穩定在現有水平,茶產業科技貢獻率達65%;干毛茶總產值達到3500億元,茶葉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培育若干個年銷售額超20億元的大型現代茶產業企業集團;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揚,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重磅產業政策扶持下,中國茶產業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而在這之中,未來也勢必將有能夠挑戰全球茶行業“老大哥”(立頓)市場地位的中國品牌企業出現。眼下八馬茶業正積極沖刺深交所,一旦上市成功,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公司有望把握歷史性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成長。
那么該如何看待其在行業中的機會所在?
首先,從茶產業的基本情況來看,這一行業是典型的長坡厚雪賽道,具備確定性成長機遇。同時中國在整個產業的卡位也占據著核心地位。
此前國際茶葉委員會提供數據顯示,中國在供給端占據了約一半的市場份額?!吨笇б庖姟芬嘀赋?,“中國茶產業快速發展,產量和消費總量居世界首位”。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20年,毛茶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50%;全國茶葉消費總量超過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40%;茶葉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額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見,中國茶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絕對是舉足輕重的。
從市場規模來看,根據里斯戰略定位咨詢在FBIF2021食品飲料創新論壇現場發布的《4000億增量背后的品類創新機會——2021中國茶飲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茶飲市場規模達4033億人民幣,近五年復合增長率7.2%,預計到2025年,茶飲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645億人民幣。
報告還顯示,近五年的復合增速主要由原葉茶及現調茶飲的消費增長帶來了貢獻。對此,里斯咨詢中國合伙人肖瑤受訪時表示,除了現調茶飲的高增速,原葉茶近五年市場體量也在平穩增長,預計未來五年將突破3000億元。
拿咨詢機構的判斷與《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作比較后可發現,從方向來說,兩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后者給出的發展規劃是——原葉茶(指《指導意見》中的干毛茶)到2025年的總產值達到3500億元。
實際上無論是從行業的供給端,還是從需求端的人均消費量去分析,中國未來的茶產業仍會持續鞏固量價齊升的大趨勢。
從人均消費量這個維度進行研究,作為全球茶葉消費總量最高國家的中國,其人均茶葉消費量,相比于主要茶葉消費大國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具備較為廣闊的提升空間。
參考日本經驗,茶葉的深加工將使得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從而持續推動人均消費量的提升。結合國際茶委會及Euromonitor的數據可發現,2018年日本年均人茶葉消費量約為中國的 2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茶衍生產品消費量帶來的。因此將茶葉進行深加工和加大相關茶產品、茶衍生品的開發和推廣,持續延伸產業鏈,是人均茶葉消費量不斷提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從行業格局來看,中國茶產業市場集中度低,行業呼喚領跑型選手出現。
據茶葉流通協會數據,2019 年我國茶葉行業 CR5僅為3.7%,CR10僅為5.1%,遠低于同期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水平,這也說明了行業競爭格局處于較為分散狀態。根據統計當前我國茶葉企業總數接近7萬家,其中規模企業為1,600 余家,大部分還是規模偏少的中小型私營企業,僅87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個億,6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0億,目前A股尚未出現一家上市的茶企業。
從新出臺的《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到,其目標直指打造若干個年銷售額超20億元的大型現代茶產業企業集團,提出促進茶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向,培育壯大融合主體,其中包括了支持茶企同業整合、兼并重組,推動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上市融資,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茶產業領軍企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茶產業的集中度將呈現加速改善的新局面。無論是人民內在訴求和強烈愿望,還是政策支持和產業發展規律,打造茶產業領軍企業,讓領頭羊不斷引領產業鏈深化及融合升級,最終推動行業競爭格局的改善和集中度提升,或已發出時代的最強音。
2
從立頓的成功之道,看中國茶產業龍頭對壘
依循《指導意見》打造若干大型現代茶產業企業集團的目標,中國的“立頓”正呼之欲出。環視當前市場上能夠有底氣在行業中占據“C”位的茶企,近年謀求上市的茶企中,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值得關注。兩家公司各有其特色,盡管兩者已經在行業中算是頭部企業,但由于國內市場集中度低,其在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仍然不高。不過,借助兩者的實際發展情況或將為我們尋找或打造中國的“立頓”帶來參考。
在此之前,先來探尋立頓的成功路徑。
立頓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實際上離不開如下幾個關鍵要素,其一,標準化、工業化和規?;?;其二,創新驅動,產品的便捷化以及品牌化。
具體來看,標準化、工業化及規?;邔嵸|上相輔相成,茶葉作為農產品實質上其品質受氣候、土壤等外界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往往很難形成標準化,這也是我們能夠看到為什么國內茶葉往往依靠產地、品質為賣點,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對生產標準化的排斥,無法做到統一,因此也就難有大型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與此同時,國內消費者往往也缺乏如何選擇茶葉的知識與產品標準,導致市場價格紊亂,沒有良好的信譽度,因此也就難以在整個市場上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力。
反觀立頓,其聚焦拼配技術,通過大批專業的品茶專家和調茶師,采購全球紅茶進行拼配,為立頓拼配出質量穩定、口味也相對穩定的茶葉,實現了茶葉原產地及品種概念的弱化,最終達到了產品口味的標準化。而基于此,其工業化、規?;a也就順理成章,在市場需求的支撐下,企業快速占領市場份額,占據領先地位。
而在創新層面,立頓以“袋泡茶”這一創新之舉解決了傳統茶飲消費沖泡時間長、程序繁瑣等諸多痛點,進一步擴大了消費場景獲得了市場的青睞。與此同時,立頓基于工業化的流水線生產,將農產品轉換為便捷的消費品,實現了對廣闊消費人群心智的占領。而在品牌發展上,立頓亦堅持走大眾化全民消費的好茶理念,持續強化消費者認知,打造核心品牌,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實質上,參考立頓成功的這幾大關鍵要素,在《指導意見》中亦不乏這些發展要素的身影?!吨笇б庖姟分攸c提到要打造現代加工體系、構建商貿流通網絡、提高要素支撐能力、促進產業深度融合,而這些發展要點中亦著重聚焦產業化、技術創新、品牌化發展。
由此結合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的實際情況來看,龍頭企業順應政策導向以及行業趨勢的布局有助于得到政策層面的鼓勵與支持,斬獲行業發展機遇。
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盡管都處于我國茶企中的領頭羊位置,不過兩者的模式亦各有差別。
中國茶葉專注全品類運營,已有七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烏龍茶、普洱茶、花茶、 紅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綠茶及相關制品等。
八馬茶業成立于1997年,主要從事茶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標準輸出及品牌零售業務,產品覆蓋烏龍茶、黑茶、紅茶、綠茶、白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全品類茶葉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關產品。
兩者近年來業績均保持快速成長,其中八馬茶業2018-2021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3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52.57% 。中國茶葉2017-2019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為17.43%,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達34.59%。
從渠道結構可以看出兩者各有特色。中國茶葉在以批發市場、茶葉城為主體的傳統渠道占據較大比重,近幾年傳統渠道收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持續超過 40%。公司傳統渠道指的是經銷商從中茶系統購進中茶產品,通過批發或批零兼營的方式進行再次銷售的傳統銷售通路,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茶是以上游加工制造為圓心來構建其核心競爭力的,渠道建設并非其優勢,筆者認為,持續加強其產品在傳統、正宗等標簽一直是中茶的著力點。
而從了解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訴求,以及對下游零售渠道的建設、把控能力這些角度來評價,八馬茶業在國內是無出其右,維持著持續領先優勢。該公司現以形成“直營+加盟”、“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體系,并進行持續的開拓和深化。近年來,八馬茶業“加盟+電商”模式持續高速增長,“線下加盟+線上直營”的占比持續提升,每年合計收入增量貢獻均超七成,成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不同模式下,公司毛利率亦有所差異,八馬茶業的毛利率優于中國茶葉,且持續處于提升趨勢,從2018年的53.43%提升至2021年的54.90%。2022年前三月毛利率55.85%。
從兩者區別來看,中國茶葉的核心產業發力點更多的在于制造端,而八馬茶業則著重于發力流通和零售領域,構筑品牌優勢。結合《指導意見》來看,兩者在產業的布局也形成了各自的“能力圈”。
如《指導意見》提到要打造現代加工體系,包括提升初加工水平、開發精深加工廠牌、發展綜合利用加工。在這一政策方向下,中國茶葉在行業內積極推進產業及產品標準化,從茶園到茶杯,實現全產業鏈管控和產業布局。公司旗下擁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也是普洱熟茶加工技術、新工藝白茶加工技術、紅碎茶加工技術、速溶茶加工的開創者。近年來,其成立的中茶科技公司也在積極推進現代化發酵工藝升級應用,不斷探索茶葉深加工萃取技術,持續帶動行業優化升級。
而再關注到《指導意見》提到的構建商貿流通網絡方面,《指導意見》鼓勵培育創響知名品牌,積極拓展營銷渠道。八馬茶業的一系列經營舉措與這一方向充分契合,其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商貿流通方向的“多面開花”。如在銷售網絡方面,八馬茶業不斷完善“直營+加盟”、“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網絡建設,線上,公司在主流電商平臺駐點,并發力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渠道。以此前618期間成績來看,八馬茶業全渠道銷售額超2.4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白毫銀針·君子雅集單品銷售額超1000萬元,成為八馬“618”期間的爆款“千萬單品”。在線下,八馬茶業亦在持續優化和鞏固既有的渠道優勢,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門店數量超2700家,在茶葉連鎖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此外,圍繞《指導意見》所提及的提高要素支撐能力這一點,具體包括強化科學技術支撐、健全產業標準體系、加強人才隊伍等幾個方面??梢园l現,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也在這些方向上共同發力。
如在標準建設上,中國茶葉憑借在技術層面的領先優勢,其多次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地方茶葉標準,同時公司還建立了中茶技術委員會,編寫了紅茶、綠茶等9個產品標準,樹立了陳年白茶、陳年黑茶等5個技術鑒定規范。
而八馬茶業亦在積極引入現代化生產、管理體系及產品存儲等新技術,實現業態、模式及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同時,公司將其一整套成型的標準化體系復制到全國各茶產區,幫助原產地的茶農建立產業標準,提升茶葉原料供應能力。
此外八馬茶業還高度重視產學研融合,加速科研學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換。公司不僅與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定制人大商學院八馬茶業高級管理培訓班以此培養人才隊伍,同時還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集美大學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致力于建立先進的技術標準,提升產品、品牌質量,推進重大科研成果轉化,鞏固核心競爭力。
最后關注到《指導意見》提及的促進產業深度融合方面,政策支持培育壯大融合主體,促進全鏈條融合、推動茶文旅融合?!吨笇б庖姟诽貏e提到支持茶企同業整合、兼并重組,推動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上市融資,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茶產業領軍企業。從這一方向來看,中國茶葉、八馬茶業若能成功上市也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將有助于其邁向發展的新臺階。而從雙方情況來看,各自在促進產業深度融合上亦各有特色。
如中國茶葉其構建了全產業鏈管控和產業布局,其在全國擁有六大產區、13家茶葉生產工廠,實現各個茶類、各種產品形態的產能布局全覆蓋。
八馬茶業方面,公司門店覆蓋至全國各地,整體規模在業內位居前列,具備跨區域經營、全茶類滲透的能力,與此同時,公司還成立了培訓學校,對公司內外展開茶藝師、評茶員的職業資格培訓,并開設有關茶藝、茶文化的課程,以茶為載體推動中華文化的宣傳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其打造的“創富學院”線上學習平臺,更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開創茶行業渠道標準化培訓體系。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同時也將推動行業整體的升級發展,并在產業層面構筑閉環,形成公司獨有的核心競爭優勢。
3
結尾
從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的產業布局不難發現,中國茶產業在新的產業趨勢下,借助優勢經驗,同時又恰逢政策風口,其顯然已經找到了破局之道,中國茶產業正迎來歷史發展的最佳時機??梢酝茢嗟氖?,中國版“立頓”的出現已經指日可待。
然而,茶企在資本市場的IPO之路卻顯得有點路漫漫其修遠兮,尋求IPO上市的茶企接連遭遇滑鐵盧,而過往茶企上市也一直是困難重重,從茶產業的發展來看,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規?;紝⑹勤厔菟?,而這同樣也離不開資本化。此前聯合利華CEO表態,立頓所在的茶業務非??赡躀PO,可見,立頓的分拆上市和獨立發展,是勢在必行的,有了上市平臺和資金的支持,咬住中國市場不肯松口的立頓,定然是如虎添翼。屆時中國的茶業龍頭企業,面對有了更多資本加持的立頓,其壓力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12月13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瞭望智庫、中國經濟信息社聚焦中國茶產業熱點、難點問題,聯合舉辦的“如何破局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課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及產業界人士也紛紛建言獻策,其中圍繞茶企資本化運作更是成為會上討論的焦點,其中茶企代表也紛紛表達了通過政策端的支持,借助資本化破解中國茶產業品牌、規?;y題的迫切希望。
由此而言,中國資本市場何時迎來第一家茶業上市公司?此事確實是,宜早不宜遲。